当前位置:首页>>残疾人风采

【自强风采】方富光:我的三次生命


“这个世界上,没有走不了的路,只有我们不去走的脚。你把脚迈出去了,路就会在脚下延伸。”

 


口述丨方富光

整理丨吴 漫

01

立志学医

 

我叫方富光,今年49岁,是一名乡村医生。我的家乡在云南玉溪峨山县大龙潭乡鱼塘村烂泥塘中村。从我记事起,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非常落后的医疗条件。那时候,村里谁家有人生病了,家里人得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请赤脚医生,要是病重,就得请几个青壮年抬着走几十里的山路到乡卫生院看病。不少人因此延误病情,落下残疾,甚至失去了生命。而我自己,患有先天性脊柱裂,从小腿脚就不方便。7岁那年,国家实行土地承包制,土地被分到了各家各户,家里也养起了牛羊。那时我的两个哥哥、两个姐姐都在上学,于是放牧的活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。家里生活困难,我几乎没有一双好鞋子,有时光着脚就去放牧了。有一天,我的左脚脚掌不小心被木刺划破了,血流不止。当时父母都忙于做农活,对我的伤口没有重视,我就一直带着脚掌上没有愈合的伤口,继续过着牧童的生活。9岁那年我终于上学了。对我来说,这个机会格外来之不易,为此我一直很努力。然而,15岁的时候,灾难降临了。我的左脚红肿到无法走路,每天高烧不退,甚至左脚足跟部的骨头也开始陆续脱落,以致被迫休学。医生说,这是当年脚掌的伤口发展到创伤性骨髓炎而危及生命了。当时父亲早已病逝,家里生活极为困难,母亲实在无力带我到大医院医治,只能在乡镇卫生院简单处置一下,无奈之中,我的人生走到了生死边缘。后来,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,我有幸住进了玉溪市人民医院。经过专家们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,我活下来了。虽然从此留下了终生残疾,但我获得了新的生命。当我重新回到学校,我默默地立下誓言:我要更加努力学习,以后一定要成为医生,为周边有需要的老百姓看病,为那些看不起病的穷苦人看病!

 

02

“摩托医生”

 

随后的日子,我的脚依然时好时坏,我咬牙坚持读完了初中。为了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行医梦,毕业后我拜赤脚医生为师,开始学习医疗知识。出师后,我回乡开了个小卖部,我想在自食其力的同时,实现自己的医学理想。1996年,为了维持生计,我进入到本地一家福利企业工作。可没想到,厄运再一次降临。工作期间我的右脚因外伤,也诱发了骨髓炎,不得不辞职回家,而这时我的母亲已经病故。回到空荡荡的家里,我感到孤独又无助,经常躲在被子里哭。是啊,我的理想刚有了一点希望,命运又把这微弱的火苗无情地浇灭了!经过多番治疗和挣扎,我再次从痛苦中走了出来。我继续一边经营小卖部,一边学习医疗知识,只要有空闲,便苦读医书。我在自己身上开方配药,试验药品疗效。为了学会精准注射,我还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,一年四季,手上和腿上布满了针眼。2005年,我参加峨山县药监局主办的药品知识培训并取得了药士资格证书。随后,我又通过申请办证在村里开了个药品零售店。这样,村里的乡亲们有点小病基本不用出村,就可以买药治病了。2006年7月,获得乡村医生岗前培训结业证书后,我如愿以偿,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村医生。2007年5月,我被安排到迭所村卫生所工作。一个月后,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于2010年3月至今一直担任着烂泥塘中村党支部书记一职。

 

多年来,方富光拖着残疾的双腿走遍了峨山大龙潭乡村的山山水水、沟沟壑壑,为当地群众问诊看病,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,被称为大山里的“摩托医生”。

大龙潭乡地处山区,自然条件艰苦。迭所村距离峨山县城120公里,村里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。遇到突发性急诊、老年人或重病人,我需要上门诊治。最远的村子距离诊所有6公里多的山路,为方便出诊,我学会了骑摩托车,并买了辆三轮摩托车作为出行工具。那些年,每次骑车外出看病,除了药箱,我还会多带一把锄头。如果路面不平,车子过不去,我会用锄头把路挖平再前行。如果遇上下雨天,我只能拖着残疾的双腿,踩着一地泥泞推车向前。从医10多年来,我为老乡们上门就诊上千余次,先后骑坏了5辆摩托车,行驶了21万公里山路,每次见到我骑车下乡,老乡们就亲切地说:方医生的救护车来了!乡亲们还给我起了个绰号,叫我“摩托医生”。卫生所的工作平凡而又忙碌。我一个人除了接诊周边乡亲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外,还要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负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和辖区内的卫生监督工作。虽然忙碌,但我的每一天,都过得无比踏实和幸福。多年来,我接诊了多少病人已经无法记起,但是无论我走进哪个村子,男女老少都认识我,都会亲切地叫我一声“方医生”,或是请我到家里去坐坐。行医多年,我忘记了疾病带给自己的痛苦和不便,我很自豪自己是个有用的人,终于可以为乡亲们做点事了!

 

03

新的蜕变

 

然而,2012年7月,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我的身上。那段时间,我持续发高烧,左小腿钻心的疼痛,渐渐地我无法再行走,送到市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骨髓炎。医生说只有截肢,才能保住生命。而且,右腿虽然目前没有出现症状,但考虑到有过骨髓炎史,并且足跟骨已经缺失,医生的建议是——双小腿截肢。虽说从小就经历诸多磨难,我对于截肢早已有过心理准备,但当这个残酷的现实就摆在面前的时候,我还是忍不住流泪了。手术后,我顺着裤管摸下去,小腿位置空荡荡的,心里也跟着空荡荡的。乡亲们知道我做手术后,陆续给我送来鸡蛋、水果等营养品,并鼓励我坚强起来,要正视现实。我对乡亲们说:我已经拥有了第三次生命,等我出院坐在轮椅上,还要帮大家看病!在政府、各级领导的关心下,3个月后,我安上了义肢。为了早日站起来,我忍着残肢磨损的剧痛,坚持每天锻炼。慢慢地,从站立5分钟、10分钟、半小时,到依靠拐杖能够挪动,再到后来,我逐步丢掉拐杖,终于完全独立地站了起来!我还重新学会了骑摩托车,靠着这辆摩托车,我继续走村串巷,为急诊患者出诊,为管理对象体检、做随访,为重病患者对接转诊保驾护航……虽然卫生所的工作很忙,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名村支书。我从来没有放弃过积极地为村民争取权利,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操心。我所在的烂泥塘中村,共有26户人家,62人在外打工或居住,村里实际居住人口仅为15人,基本上就是一个“空心村”。劳动力严重不足,导致村里土地大面积闲置甚至荒芜。2014年年底,在县、乡上级组织的协调帮助下,烂泥塘中村近900亩土地开始进行流转。为了保证土地流转项目真正惠及村民、落到实处,我先从思想问题入手,天天走村串户,挨家挨户做工作,引导乡亲们从心里转变守旧思想,敞开发展思路。在我的带领下,全村上下坚定了“调产业结构、促农户增收”的信念,并于2015年2月顺利完成了全部土地的流转工作。目前,村里约85%的荒山和连片的耕地均已盘活。2020年的租金收入已达10万余元,户均4000多元,小组集体年均收入1.8万元。

 

当然,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,一名最基层的村支书,我所做的并不多,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本职工作。然而,这些年来,党和政府以及我们的父老乡亲,却给了我太多的荣誉。我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残疾人自强模范,获评“云南好人”、云南省劳动模范、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,我知道这些荣誉是对我多年来工作的认可和肯定,更是一种激励,一种鞭策。

除了感谢和感恩,我说不出更多的体会来。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、第三次生命,我要让这第二次、第三次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,体现出真正的价值!所有人都说我坚强乐观,还问我为何可以如此坚强乐观,我讲不出更多的道理来,我的想法就是:这个世界上,没有走不了的路,只有我们不去走的脚。你把脚迈出去了,路就会在脚下延伸。不论生活怎么艰难,工作怎么不遂人意,都要不畏艰难,始终积极向上,努力学习,感恩所有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

打印本页